济宁雨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转:“要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连日来,总书记关于创新的重要讲话,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济宁专利)
企业应为主体 高校担负重任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知识产权为创新提供全程服务,也要依靠知识产权厘清创新成果的归属,为创新者营造良好的保护创新氛围。(济宁专利申请)
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黄布毅看来,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也必须成为创新活动的主体。“长期以来,河南省企业普遍处在产业链的前端、价值链的低端,居于‘微笑曲线’的下端。因此,无论是转方式、调结构,还是稳增长、创优势,都必须把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作为关键来抓。”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会长杨梧认为,强化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需要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这不仅包括创新成果的转化,还包括对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唯有如此,才能激励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黄泰岩表示,他非常赞同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提法,但在现实中不能忽视的是,如今很多企业面临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困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当前创新技术体系中,应当引导高校不仅要有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成果有效地转化。”黄泰岩表示。
据九三学社部分政协委员的调研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国内专利的平均实施率为66.2%,但其中高校专利实施率只有29.5%。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谭凯表示,企业本应成为专利实施转化的主体,却普遍通过扩大产能而不是强化研发创新提升效益,导致成果转化和产品创新能力不强。谭凯认为,这也和高校院所知识产权制度的缺失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强、知识产权权属纠纷难以判定等因素均影响了高校院所的知识产权实施转化。
“其实,高校作为知识产权创造的高地,应该主动承担创新重任,更好地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但目前我国高校的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体系还有待加强。”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郑惠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高校的评价标准、管理体制及激励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大量知识产权闲置在“象牙塔”内,同时部分产业化的创新成果也不具备产业化前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他看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增量领域,可以率先作为改革试点。一旦改革在增量领域取得成功,存量领域就会自然产生改革的内在动力。
产学研用结合 打开希望之门
改革创新体系,关键在知识产权运用工作的有效展开。而产学研用相结合,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改善我国知识产权运用状况的重点。
“由于研发成果权属不清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屡见不鲜,已经成为影响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企业,要推进产学研合作,尊重技术的客观规律,和高校、科研院所一起解决技术难题。”杨梧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许希对本报记者表示,加强产学研结合应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三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三者不是孤立和对立的,应当是协同合作的。此外,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对科研院所的扶持力度,在资金和政策上扶持,允许他们失败。”许希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告诉本报记者,产学研战略联盟在运作过程中许多关键性问题,如知识产权归属等,仅仅依靠协商是无法得到解决的,关键还是需要政府部门作为,积极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要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如果说产学研联合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扇希望之门,那么知识产权制度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金钥匙’。”葛剑平说。
全国政协委员、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对此深有感触。近年来,王玉锁带领新奥集团设立了专门的产学研合作部。“关键是要约定好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王玉锁表示,依靠协同创新,新奥集团启动了煤基能源生产“零排放”技术试验中心,为产学研合作开创了新局面。
在黄布毅看来,加强产学研结合,要支持企业更多地参与技术创新的决策,变“参与者”为“决策者”。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通过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各种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还要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提高创新运用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国内外企业、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提高市场综合竞争能力。
正如代表委员们所言,推动知识产权更好地成为产学研用结合过程中的催化剂,才能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实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