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春晚没有赵本山,令人多少感到有些遗憾;然而,2012年春节期间,韩寒与方舟子的论战却在国内文化界掀起了大波澜。在这场围绕韩寒文章是否由人代笔的论战中,始作俑者百度公司前高管麦田随着一篇道歉声明成功抽身撤退,留下了方舟子继续“战斗”。
2012年1月29日,龙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韩寒在博客上发文说委托律师将方舟子起诉至法院,认为对方通过互联网“质疑韩寒代笔”造谣,对韩寒名誉造成了损害。
究竟这些文章是不是韩寒本人写的,究竟方舟子有没有构成造谣诋毁,还是要靠证据说话。但是,这起纠纷引出了著作权法上一个重要问题——究竟该如何认定作品的作者及著作权人。
麦田发文质疑韩寒“人造”
2012年1月初,已经临近龙年春节,人们都在为买年货、过大年做准备。然而,知名博主、百度前社会化网络事业部总经理麦田突然在国内文坛扔下了一颗“震撼弹”,并引爆了韩寒文章究竟有没有代笔的话题。
1月3日起,麦田连续在博客上发表《第三次质疑韩寒:让数据说话》、《韩寒之伪》、《回应路金波:一份挑战书》和《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等文章,认为韩寒成名是由“人造”包装炒作而成。甚至怀疑韩寒可能是出版人路金波团队包装出来的产物,韩寒的文章可能是由团队“代笔”。
在上述这几篇文章中,麦田从韩寒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杯中窥人》开始“解秘”,认为该文不可能是韩寒所作,而出题者是韩寒父亲的大学同学,据此得出了韩寒获奖作品《杯中窥人》实为其父韩仁均作品的结论。麦田甚至认为韩寒的成名作《三重门》同样出自韩仁均手笔。
麦田认为,韩寒依靠《三重门》一举成名,这个阶段的韩寒,其成名并非《三重门》在文学上的价值,而是因为其社会价值——骂教育。社会需要一个“控诉”中国式教育的人,韩寒以《三重门》和退学,两件事情缺一不可,完成了这个“控诉”。到了2005年,早已进入成年人世界的韩寒,再想依靠“骂教育”定位,显然有点脱节。按照路金波等人后来的说法,韩寒处于“U型”低谷。“此时走入韩寒生活的路金波,力挽狂澜,用精准的定位和包装,不仅把韩寒带出低谷,还大大提升了层次”。路金波帮助韩寒从“骂教育”转变到“骂文化”,短短时间内,韩寒在博客上对文化大佬们四处出击。此后又帮助韩寒从“骂文化”转变到“骂社会”,从而延续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麦田认为,他之所以质疑韩寒,是因为韩寒作品中的经历更像是韩寒父亲韩仁均的经历,文笔不像是一个17岁少年所做。另外,韩寒的许多文章写作时间与他的赛车比赛时间冲突,一个人在有高强度比赛的同时,不可能还有精力去写文章。所以,韩寒的许多文章不是其本人所写。
方舟子接棒继续质疑韩寒
针对麦田的质疑文章,起初韩寒并未予以回应。但是到了1月16日,韩寒认为对方“已经触犯我作为写字人可以容忍的底线”。首次在博客上发文给予明确回应:“我的每一个字都是我亲手写下的。”韩寒还公开“悬赏”:凡有人能例举可证明质疑的证据,“均奖励人民币两千万元,本人也愿就此封笔,并赠送给举报人所有已出版图书版权。”韩寒在博客中对麦田的质疑作出了一些解释。
在韩寒连续发表两篇文章,部分相关当事人也发表声明后,麦田于1月18日晚正式发表《致韩寒韩仁均李其纲等人道歉信》,承认对韩寒的质疑证据不足,对其质疑文章给韩寒、韩仁均、李其纲等人带来了负面影响表示道歉,承诺删除所有相关博客和微博以消除影响,并承担这次质疑行为的所有责任。
事情本应到此落下帷幕,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国内知名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主动趟进了这潭浑水,他在微博上的一句话,让他从观众变成了主角。
1月18日,方舟子开始在微博上对麦田质疑韩寒一事进行评论,并连续发表言论诸如:“一边重金悬赏,一边销毁证据,更让人觉得悬赏没诚意。”等。也许方舟子没有想到,正是从他的这一句话开始,让他从麦田手中接过了与韩寒论战的大旗,从局外人变成了“男一号”。
1月18日当天,韩寒即发表文章,对方舟子的言论作出回应。第二天,方舟子又针对韩寒的文章进行回应……此后,双方你来我往一直继续着这场目前仍没有结果的论战。因为韩寒与方舟子均在社会公众中有很大影响力,双方各自支持者众多,所以他们之间的论战影响力自然非同一般。
方舟子质疑韩寒文章有“代笔”的理由与麦田如出一辙,同样认为韩寒的一些文章前后风格变化太大,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经历与其自身不符,一些语言表达符合其父亲韩仁均的语境,韩寒与其父亲韩仁均就一些关于作品创作的表述多次出现不统一之处。方舟子对部分韩寒作品进行了详细解剖,得出的结论就是韩寒作品多是由其父韩仁均代笔完成。
韩寒则在文章中一边回应方舟子的质疑,一边贴出了许多证据,包括作品手稿,介绍其创作过程,来证明那些作品都是其本人所写。韩寒还对方舟子“推理”文学创作的方式进行了攻击,认为方舟子是在造谣抹黑。
认定作品作者有难点
韩寒与方舟子之间的论战愈演愈烈,韩寒则试图为这场论战找到答案。继方舟子在微博上表示愿和韩寒当面对质以后,2012年1月29日,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上发文,声称1000页手稿、素材、书信等铁证齐备。“邀请”方舟子到法庭上当面对质。龙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韩寒即委托律师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将方舟子告上了法庭。
韩寒认为,春节期间,方舟子在自己的微博账户上连续发表《造谣者韩寒》、《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韩寒的悬赏闹剧》、《“天才”韩寒的写作能力》、《“天才”韩寒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之谜》、《“天才”韩寒创作<三重门>之谜》和《“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等文章,转发、评论若干他人文章,明确指出韩寒作品“代笔”“水军”“包装”,这些言论造成了很大影响。鉴于方舟子在质疑过程中,多次使用明显歪曲的事实,多次进行误导的推理,得出与真实情况完全相反的结论,并大肆传播,造成对韩寒名誉权和财产权利的严重侵犯,韩寒在上海向法院提起的诉讼中,要求方舟子公开更正、道歉,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
方舟子则发表五点声明,认为其对署名韩寒的文章的分析、质疑、批评,属于言论自由和学术批评,不涉及侵犯名誉权,他将继续对署名韩寒的文章进行分析。
究竟谁是署名“韩寒”的作品的著作权人呢,韩寒要证明这些作品是他写的,需要提供什么样的证据呢?方舟子的质疑行为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造谣诋毁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在作品上署名即可认定为作者。如果要否定在作品上署名的人为作者,则需要提供相应证据来证明。从韩寒提供手稿,在作品上署名等行为来看,如果没有其他人提出相反证据,则可以认定他是作者。但是,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方舟子的质疑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权利人确认问题,而是一个关乎诚信的问题。那么,韩寒仅仅出示手稿还显得不够,文学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生活,要想证明是真正的创作者,最好还能提供一些辅助证据,比如创作过程、生活经历等等,才更有说服力。
李顺德认为,纵观韩寒与方舟子的论战过程,可以发现方舟子的言论是一种质疑行为,这种质疑行为不等同于法律诉讼,方舟子的行为是否达到法律意义上的造谣诋毁,要看他的言论是否有根据,是否越过了正常质疑的界限。方舟子是否对韩寒的名誉造成了损害,需要法院根据他的具体言论作出判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