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是监测海洋环境的最安全场所,不受天气影响和能源限制,海底观测因此也被认为是继海面监测、遥感监测之后的海洋监测“第三平台”。通过声呐、水下质谱仪等设备和海底实验室,科研工作者可以长期、连续、实时对板块构造、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气候进行监测,数据广泛应用于地震预测、深海生态系统研究、海洋资源与能源勘探、水下导航、海底声呐侦查等领域。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欧洲目前都正在本区域建设海底观测网络。
我国海底观测技术研究始于“十一五”期间。2009年,山东省海底观测研究正式立项,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承担了这一项目的研究。科研人员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攻关,突破了海底观测网络架构、节点建设、能源输送、通讯与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设备,并在青岛胶州湾附近海域建立了一个通过光(电)缆与陆地连接的水下分布式传感网络系统,进行了组网试验。系统经过海洋相关部门的试用,获取了稳定可靠的监测数据,验证了软硬件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