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6日,定名为“e6先行者”的比亚迪纯电动车在深圳上市,成为首款在中国面向个人用户销售的纯电动家用车型。该车的推出,标志着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又迈出了关键和坚实的一步。自2005年F3上市以来,仅仅用了6年时间,比亚迪就成为了我国汽车行业的新锐,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更是一马当先。
“比亚迪所走的每一步,都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作支撑。”近日,当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前往位于深圳坪山新区比亚迪公司总部采访时,该公司知识产权与法务处高级经理赵杰这样介绍。
知识产权战略统领创新
1995年,比亚迪成立之时,全球手机电池产业基本上是日资企业的天下。比亚迪以物美价廉的锂电池产品进入市场并快速发展,到2003年已经位居全球锂电池第三、镍氢电池第三、镍镉电池第一的市场地位。比亚迪的发展给竞争对手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引来知识产权跨国纠纷。2002年9月,三洋以侵犯其专利为由在美国将比亚迪推上了被告席。2003年7月,索尼在日本起诉比亚迪专利侵权。经过积极应对,两个案件先后以比亚迪大获全胜而告终。
赵杰告诉记者,比亚迪之所以能够胜诉,是因为企业对保护知识产权充满信心,而这信心,都源自于公司制定的知识产权战略和对创新研发的投入。
比亚迪自成立之日起,便深知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制定了“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2005年3月,比亚迪在原来研究院所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全新的研发体系,设立中央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以及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十多个研究院所,负责高科技产品的技术研发,以及产业和市场研究等。目前公司拥有1.6万人的研发人员队伍,拥有多种产品的自主开发经验与数据积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开发平台。公司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达到数十亿元。
在知识产权战略和制度的指引下,比亚迪的知识产权工作得以扎扎实实开展:公司的专利信息数据库系统收录了8国两组织1972年以来与比亚迪产品相关的专利数据724万件,涉及汽车、电池、液晶等众多领域,从2004至今该数据库累计使用达1200多万次。公司还建立了完整的期刊数据库系统和科技图书室系统,供研发人员使用。多年来,公司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办公系统平台、《比亚迪人报》、《比亚迪》杂志等媒介资源广泛宣传知识产权,并将全体员工纳入知识产权培训范围,开设入职培训、在岗培训、中级人才培训、专利研讨会等多种培训班。公司每年还邀请知名知识产权专家来企业进行工作交流,极大地开阔了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视野。
为适应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比亚迪知识产权及法务处提出了“持续积累、合理布局、有效防御、灵活运用”的知识产权战略,并从战略、制度、规定、流程4个方面入手,通过科学的知识产权规划和运营,制定了完善的知识产权开发、申请、许可、奖励等一系列制度,为比亚迪知识产权管理提供强大的制度支持。为激励公司研发人员增加知识产权产出,比亚迪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出台了《专利奖罚规定》、《技术创新奖励办法》等奖惩制度,设有专利基本奖、专利荣誉奖及技术创新奖等多种奖项。截至目前,比亚迪已经累计发放专利奖励超过1000万元。
在巨大的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战略指引下,近年来,比亚迪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成果丰硕。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间,比亚迪年年位居国内企业年度专利申请量前十。在2010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位的内地企业中,比亚迪以395件的数量,位居全国第7位。截至2011年6月底,比亚迪累计提交中国专利申请803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571件,累计获得中国专利授权499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05件。同时,比亚迪还非常重视在国外的知识产权保护,截至2011年6月,比亚迪累计提交国外专利申请1093件,获得授权300件。
由于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的出色表现,近年来比亚迪屡获殊荣。2004年4月,公司成为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06年6月,公司成为首批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07年11月,公司成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2009年12月,公司成为首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是广东省8家获此殊荣的企事业单位之一。
自主知识产权护航发展
赵杰告诉记者,在电池、汽车、新能源等竞争激烈的领域,跨国公司早已进行了专利布局,因此比亚迪能够突破封锁,拥有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实为不易。因此,公司也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知识产权成果,力争通过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仅仅2011年1月至6月,比亚迪就累计申请专利52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44件,获得授权专利583件,其中发明专利226件。同期,该公司还申请了101件国外专利,41件国外专利获得授权。
近年来,比亚迪通过灵活运用普通许可、排他许可、独占许可、交叉许可等多种许可方式完成了769件专利的许可实施,推进了专利应用及产业化,实现了专利价值最大化。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的专利实施率达90%以上。
比亚迪已经在铁电池、太阳能电池、新能源等众多领域,形成了知识产权优势。在电池领域,自主知识产权不仅给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还打破了行业巨头的垄断,有效粉碎了某些跨国公司运用知识产权规则制衡比亚迪发展的计划。在新能源方面,比亚迪成功推出了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LED等绿色产品。
在汽车产业方面。2003年,比亚迪正式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发展至今,比亚迪汽车产业分布在深圳坪山、西安等7大工业园,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新锐品牌,产品涵盖了各种高、中、低端系列燃油轿、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双模电动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等。
在汽车领域,比亚迪市场上热销的多款车型如F3、F6、F0等均获得多件有效专利,目前已经在DM混合动力方面提交了240多件专利申请,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提交了100多件专利申请,电动大巴也申请近30多件专利,这些专利大多是该领域的核心技术。通过全方位的专利组合实施,不仅抢占了市场先机,而且稳固了市场地位,为公司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2008年12月15日,全球第一款不依赖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F3DM在深圳上市。2010年,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批量上路运营,这是全球首批纯电动出租车。2010年1月,比亚迪K9纯电动客车研发成功,同年9月正式下线,2011年1月在深圳、长沙分别投入载客试运营。
在IT产业方面。比亚迪作为一站式手机零部件供货商,为客户提供包括产品设计、制造、测试、装配及售后等全方位服务。目前稳居全球第一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地位,镍镉电池、手机锂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手机按键出货量全球第一,手机外壳出货量全球第二,服务着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通讯业的顶端客户群体。
对于公司专利的布局,比亚迪有着“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就是用3年至5年的时间,完成知识产权能力的原始积累,并通过在研发环节导入专利调查以规避或降低专利风险。目前这一目标已经完成。在接下来的5年至10年,比亚迪将突出重点,对重要项目或技术领域进行专利布局,促使专利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最后,当专利数量和质量达到预定目标时,比亚迪将通过专利运营,创造和谐发展环境,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近年来,比亚迪获得迅猛发展,截至2010年底,企业员工超过20万人,在全国建成11个工业园,并在美国、欧洲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2010年,比亚迪公司销售额达466.85亿元,利润总额达31.42亿元,缴交税费37.16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比亚迪正沿着既定的方向,迈着坚定的步伐前行。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知识产权网 http://www.cnipr.com 原文链接:http://www.cnipr.com/services/zlxxyysw/al/201111/t20111129_139054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