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雨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转:“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诞生于1300多年前的哈尼梯田,如今拥有了一句新的解说词:世界文化景观。6月22日,继新疆天山之后,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27项,世界文化景观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0项。我国也凭借45处世界遗产,超越西班牙成为世界遗产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拥有48处世界遗产的意大利。(济宁专利)
消息传来,有喜有忧。喜的是,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受到国际社会尊重,多项世界遗产申报修成正果;忧的是,我国对世界遗产“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时有发生,时代洪流中的文化传承前路坎坷。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值得探讨。(济宁商标)
大美长存 遗产保护全面推动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保存和保护管理状况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这一评价,是对哈尼梯田所呈现的中国农耕文化奇观的充分肯定。在长达十余年的漫长的“申遗”过程中,当地政府和民众付出了艰辛努力。
据红河州副州长谭萍介绍,十余年来,哈尼梯田先后被冠以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殊荣。“申遗”期间,当地政府出台了梯田文化景观、山林水系保护管理办法,并成立了专门的保护管理部门,科学制定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村寨民居修缮导则。
“自1985年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遗产保护事业逐渐与国际接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世界遗产管理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如黄山的保护经验曾被评价为“有许多做法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创举,应推广到全世界其他遗产地学习和借鉴”。
过度开发 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从1987年我国第一次申请世界遗产开始,20多年时间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因对世界遗产的保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仅仅依靠国家拨款,很多遗产的保护将难以为继。近年来,耗巨资申请世界遗产或借“申遗”之名寻求商业开发的事件并不少见,这也促使一些地方为了商业利益,不惜破坏文物古迹。在2007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因为“旅游业过度开发、遗产地不堪重负”,我国曾有丽江古城、故宫、颐和园等6处世界遗产被亮“黄牌”,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遗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一些重要文化遗产面临消亡或失传。在部分文化遗产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几近消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呼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世界遗产保护的形势仍十分严峻,不能以牺牲和破坏世界遗产为代价无限度地开发利用,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贺云翱表示。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看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文物保护法确定的“十六字方针”,保护应该是在第一位的。李顺德表示,保护世界遗产不仅是保护我们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对人类文明负责,应站在更高起点上履行这项“国际义务”。李顺德建言,我国应将世界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战略有机结合,使世界遗产的开发利用融入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进程,在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中将文化遗产资源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