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雨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转:
【核心提示】“知识产权是一本兵书。”在遵循国际规则刚性架构的前提下,世界各国都在发现、拓展和运用有利空间,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和本国企业的利益。(济宁专利)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造能力、品牌创建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已跻身知识产权大国行列。2010年,中国年度专利申请量已突破百万,商标注册申请量达100.3万件,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在4月13—14日于武汉召开的“2013知识产权南湖论坛:纪念南湖论坛十周年暨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列出的数字令与会者振奋。(济宁专利申请)
然而,会上有不少学者提出,中国在国际上真正有影响力的著名品牌还不够多。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授安塞姆·桑德斯便是其中一位。
此次会议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版权局法规司、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主办,来自中、美、英、德等国的300余位代表与会。针对我国当前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及学术研究的有关情况,记者采访了部分参会学者。
知识产权战略:从重数量走向重质量
科技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吴汉东介绍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先后颁布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至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增加了对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进入21世纪后,为顺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又确立了信息网络传播权,放宽了商标的注册条件,加大了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力度。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认为,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已经基本完备。他提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前期比较偏重数量,下一步要从数量走向质量,从静态拥有走向动态运用,从一般运用走向有效运用。
“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应当有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通过创新积累更多的知识产权,提升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面对已经形成的知识产权,要防止受到权利滥用的威胁,防止创新和竞争受限。”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平告诉记者。
吴汉东说,我国必须把发展更公平、更公正、更合理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赢得空间与时间。
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博弈的武器
“入世”以来,中国多次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其中很多都与知识产权相关。对此,陶鑫良认为,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已经从原来技术先进性引领的自由竞争,进入到以知识产权运用为特征的全球强权博弈,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之间、企业之间重要的博弈工具。
“中国‘入世’以后,就必须按照世贸组织的游戏规则来办事。”吴汉东说,在国际上,要外抗强权,内打侵权。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遵守国际规则,同时也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张平也提出,要增强产品的创新能力,注重品牌营销,充分利用市场规律、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维护产业利益。
“知识产权是一本兵书。”陶鑫良说,在遵循国际规则刚性架构的前提下,世界各国都在发现、拓展和运用有利空间,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和本国企业的利益。
“这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个规则,我们的贸易伙伴可以用,我们也可以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李明德说,我国的一些企业曾遭到诉讼,后来它们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专利布局,当专利布局达到一定规模时,和竞争对手谈判的筹码就增加了。
多元视角开展知识产权理论研究
在知识产权理论研究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研究队伍。安塞姆·桑德斯说,近年来,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知识产权研究者,这对中国未来知识产权研究大有裨益。
据吴汉东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国内理论工作者主要是介绍西方知识产权制度,普及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近十多年来,学者更多地关注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李明德说,中国国内知识产权研究的一个特色是面向实务。法学是来自于实践的学科,制度和理论的创新均来源于社会实践。
知识产权的研究同时也是一个国际问题。李明德说,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研究,是整个世界知识产权理论研究的一部分。这就要求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不仅要有中国问题的意识,还要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张平提出,研究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问题一定要依赖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全球竞争环境和其他社会制度基础。
“考量知识产权制度一体化、国际化趋势,回应知识产权制度的现代诉求,促进知识产权法律的本土化过程,推动知识产权政策的战略化实施等,是当前知识产权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吴汉东说。他将这些问题概括为知识产权法律的本土化路径与国际化趋势的关系、知识产权立法的时代性要求与本国阶段性选择的关系、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属性与工具属性的关系、知识产权的私权神圣原则与知识传播的公共利益原则关系等“十大关系”。
吴汉东认为,对于这些问题,既无法沿用传统的法学理论来诠释,也不宜拘泥于单一学科知识作研究,应从法学理论出发,结合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技术科学、政策科学等理论,多元视角地考察知识产权制度的属性与功能。